切换到宽版
2022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倒计时结束

360建筑网

楼主: gLGyFTdi

[学术讨论]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企业不动产管理的关系研究

  [复制链接] |关注本帖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或者 用QQ帐号登录

x
国内的大企业正在兴起,尤其是追求效率优先的民营企业。他们将会引领中国CRE的潮流。

至于效率低下的政府和事业机构,央企国企,虽然一直都拥有庞大的企业不动产(机构不动产),却无法入流。这一点跟美国就有很大不同,美国的总务署GSA,国防部DOD,部队,也是美国最大的CRE机构,他们使用的管理模式、标准体系,以其高标准的质量和效率要求,一直在引导民间的实践。

因此,中国的历史进程,跟美国有相同可以借鉴的,也有很大的制度性环境的不同。在各种力量的交织下,中国的CRE将会如何发展?

下周,9月9号,上海将会召开2010亚太区企业不动产与设施管理峰会(The Workplace & FM Asia Summit 2010)

这将会是中国企业不动产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此次峰会的支持方之一,美国 CoreNet 协会,是全球第一的企业不动产协会。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史论坛,xk_530475851343370375e7338e6ba956b2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密斯在德国做了很多住宅设计之后,被驱逐到美国,现代建筑在美国才得以理论与实践合一的大发展。

这是密斯在美国的项目列表,几乎全都是政府和企业机构:
* Cullinan Hall -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 The Promontory Apartments - Residential Apartment Complex, Chicago
* 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 Library - District of Columbia Public Library, Washington, DC
* Richard King Mellon Hall of Science - Duquesne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1968)
* IBM Plaza - Office Tower, Chicago
* 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 Residential Apartment Towers, Chicago
* Seagram Building - Office Tower, New York City
* Crown Hall -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other buildings, at the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University of Chicago School of Soci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 - Chicago, IL (1965)
* Farnsworth House - Residential Home, Plano, Illinois
* Chicago Federal Center
o Dirksen Federal Building - Office Tower, Chicago
o Kluczynski Federal Building - Office Tower, Chicago
o United States Post Office Loop Station - General Post Office, Chicago
* One Illinois Center - Office Tower, Chicago
* One Charles Center - Office Tower, Baltimore, Maryland
* Highfield House Condominium | 4000 North Charles - Condominium Apartments, Baltimore, Maryland
* Colonnade and Pavilion Apartments - Residential Apartment Complex, Newark, New Jersey (1959)
* Lafayette Park - Residential Apartment Complex, Detroit, Michigan (1963).[5]
* Commonwealth Promenade Apartments - Residential Apartment Complex, Chicago (1956)
* Caroline Weiss Law Building, Cullinan Hall (1958) and Brown Pavilion (1974) additions, Museum of Fine Art, Houston
* Richard King Mellon Building (1968) at Duquesne University, Pittsburgh
* American Life Building - Louisville, Kentucky (1973; completed after Mies's death by Bruno Conterato)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办公建筑开发设计手册》的一些资料:


1873年,芝加哥(1871年大火之后重建),Brooks兄弟做写字楼开发,建造了第一栋带有电梯的7层大楼Portland Block。并且,雇佣了Aldis进行物业管理,这是第一代物业经理人。到了1900年,Aldis管理着芝加哥市区20%的写字楼,形成了一套运营管理的方法,凡是他负责管理(在设计之前就确定了)的大楼,在设计之中就按照他(以及开发商Brooks)的思想实施的大楼,都供不应求,竣工之前就满租。

几乎所有的建筑史资料(中文),都说芝加哥学派是昙花一现,原因是没有理论基础云云,而因此忽略了这种“以最终运营需求为设计的前导”的设计思想,这种思想,正是“形式追随功能”。这种思想,不是来源于设计师津津乐道的理想主义,而是开发商/业主方/使用者/租户的效率追求。

看看Aldis的设计原则八点:
1,光线与空气很重要
2,成本控制很重要
3,入口空间需要精心设计,包括大堂的卫生间、楼梯
4,办公空间距离强光源24英尺
5,重点考虑运作成本
6,充分考虑配套设施的灵活性,以适应变化
7,为集中使用进行特别设计(尤其是针对小租户的空间使用效率)
8,设施保养最为重要

除了大堂的精装修设计,是为了给来往人们以良好的印象之外,全无建筑风格——换句话说,Brooks在采购建筑设计服务的时候,是效率优先而非建筑艺术。这才是现代建筑风格的精髓,在这个芝加哥学派的案例中,它是被业主方决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上述讨论的逻辑基础上,Art-deco就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过程了(1920-1930年代)。

当建筑物的内里全都现代化了(追求功能,效率优先),外表该如何处理呢?
我在2003年最后一次做甲方的时候,也遇到这个问题,那老建筑专家说:几十层楼高的写字楼,又想要欧式古典风格,那只能做art-deco了。

这个问题,在芝加哥学派时代就遇到了,而且得到了同样的答复:既然内里都现代化了,那么表皮总不能光光的吧,总得搞点装饰吧。此时,装饰就算不是罪恶,也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被踢出建筑学了。

装饰在建筑物的外表,是art-deco,在室内呢?

室内装饰(只作为装饰的室内设计),却真的成为一个专业,又是新大陆先于旧大陆:
1890年,惠勒作为第一个室内装饰设计师名扬美国,此时的装饰设计师是一个“作为女性的职业”
1895年,室内设计协会成立(妇女联合会下设)
1913年,德沃尔夫自称是第一个专业装饰师,出版《高品位的居室》
1924年,第一个专业室内装饰公司麦克米伦公司成立
1920年代,出现工业设计行业。

看到这里,我们终于在逻辑上满意了:art-deco,这纯粹形式化的外表装饰,如何能够作为现代建筑的一部分呢?以钢结构、快速施工、空间利用率高而著名的划时代的帝国大厦,何以既作为形式追随功能的代表作,又是art-deco的代表作?

这是因为,形式,在此时,只能作为形式本身,也就是外表的装饰性——总不能光溜溜的吧,做清水墙做成艺术品也不是随便哪个建筑师都做得来的。

在形式与功能集于一身的古典时代,就像建筑与结构合二为一的高技派一样,形式一直高高在上,领导着功能——而功能优先成为主导性的力量后,尤其是来自于业主方的效率追求,形式开始跟随功能,到最后,连跟随都不能了,又无法放弃,只能自为的成为art-deco风格(连这名字应该都是建筑学界自封的),作为旧时代的最后的表现(这可能连复兴都算不上)。那又是谁的旧时代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学大历史——建筑业现代化的历程:

【开始】1452年,建筑学诞生,独立于营造,而成为一门专业的设计学科。这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早期人物Leon Battista Alberti提出来的。这是建筑学现代化的起点。
【完成】1933年,建筑学遇到自身的基础哲学问题:形式与功能。这一年,包豪斯逃到美国,将美国已经进行了50年之久的现代建筑实践,在理论上得以最终完成。整个欧陆陷入古典复兴风格的垄断,而新大陆则正在流行art-deco,这意味着建筑物的内里,以及人们的内心,都已经现代化了。

建筑业,作为最大的不动产行业,是处于社会思想变动格局中,演变最为缓慢的一环,换言之,是工业体系中最落后的专业。建筑学思想的演变,无法与建筑工业体系的实践隔绝,两者的互动关系,在CRE对于现代建筑风格的作用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顺带提一点,公司企业的现代化,与建筑学的现代化历程,在时间点上差不多是吻合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对于业主来说,建筑是期货还是现货?


期货的发展小史:

最初的期货交易是从现货远期交易发展而来,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 契约代替。这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便出现了1571年伦敦开设的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 ———皇家交易所。

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848年,82位商人发起组织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目的是改进运输与储存条件,为会员提供 信息;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进远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 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1882年 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增加了期货交易的流动性。

芝加哥的这几个时间点,对于芝加哥学派提出的现代建筑风格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期货交易所,以及大量的金融公司,可是建筑风格的大客户,1871年火灾之后重建,最着急的就是这些金融机构的大楼。

我想,当建筑不是作为艺术,而是作为一笔交易的时候,形式就只能追随功能了。而当时,建筑architecture,在欧美的主流意识里面,还都是一门艺术。在芝加哥这个交易之城,在业主都是满脑子交易合同的金融家的城市,建筑物的建造才有可能纯化为一笔交易,就像已经大量在建造的谷仓(这是柯布西埃在50年后要大力学习的对象),形式才第一次从建筑中被剥离。

不可否认,这对于艺术品来说,是一种粗俗的然而实用的态度。但是,对于一笔交易来说,其艺术性倒是多余的。这场现代建筑革命,我想,在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里面就已经埋下了思想矛盾的种子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理一下这个逻辑线条:

1,形式至上——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在古典传统中,以形式(艺术)作为首要目标的建筑学(architecture),是主流意识;功能、平面布局、空间环境质量是次要的。

注:这里用黑格尔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并不是非常恰当,因为黑格尔无法代表全部古典主义的形式至上,他只是把建筑的某些特质和音乐对比进行哲学思辨。

2,形式追随功能(沙利文1890’):
当1871年芝加哥大火后,期货等金融企业急需重建,那些土豆小麦的期货生意可是等不及的,于是需要很长时间雕琢建筑的艺术家们,就不如实用的以功能优先的建筑师更受业主欢迎——1851年水晶宫也是同理。而这个建筑师群体,在交易意识浓厚的美国,是本来就存在的。他们主张“形式追随功能”。这时候还无法把艺术形式全面否定掉,而是将主次顺序调换。

3,装饰是罪恶(卢斯1907): Art-deco [+] 新古典主义
芝加哥大火到二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欧洲和美国都处于时光交错的局面中。但是,在逻辑上:外表面的装饰性,在形式追随功能之后,就不得不变成功能之一,因为外表面总不能光溜溜的,总得给它一件衣裳穿吧,这Art-deco成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艺术了。

在这些年间,美国从未停止过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那些说芝加哥学派只是昙花一现的,不是有其语境而被误解,就是胡说。甚或是把欧洲跟美国光怪陆离的交织在一起谈问题。以古典样式为主要形式的Art-deco(这是作为现代建筑风格的一个分支)和新古典主义(这是作为古典建筑风格的最后一代),根本就是一回事:就是作为功能优先的建筑物,总得做件好看的衣裳。而那个时代的审美观,无疑仍然还弥漫着古典的风尚——希特勒占领下的欧洲,就做了这种“统一规定”。

而在1930年,荷兰飞利浦公司就成立了大概是全球第一个CRE部门,来管理她庞大的建筑设施组合。她在过去的40年建造的主要是工厂,也就是不被作为古典主义艺术家的建筑师认为是architecture的building,她不断建造的实验室、办公楼(埃因霍温的White lady)是在逻辑上自然而然的现代化的。

4,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密斯1950‘):
密斯到了美国之后(1933),他的视野发生变化了——他在欧洲做的大部分是住宅项目,而到了芝加哥却接了大量的公共建筑项目,都是政府企业机构委托的,这美国业主(CRE才刚刚开始)早早就把形式当作追随功能的一项功能了。他在欧洲包豪斯和一群先锋建筑师创建的理念,在美国居然找到了更早的渊源,以及更大数量的企业机构客户,我相信密斯是在这些项目之中完成了自己作为大师的全部哲学思想。

可是,历史不是密斯一个人写就的:他的哲学思想确实为美国建筑界带来了理论上的提升;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美国的市场成就了密斯。这个市场就是作为设计师的客户的业主方(尤其是非住宅建筑,大企业的CRE),他们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效率优先的设计思想。是这种市场土壤和建筑师思想的互动,成就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历史地位。

进而,当这个风格风靡全世界(随着50年代美国的跨国企业的全球扩张?),居然成为世界风。这颇有点像上一次的世界风——巴洛克+洛可可——也在17-19世纪流传了300年。其时,古典主义已经没有什么创新的可能性了,也因此复兴古典主义拼贴了所有古典符号(也包括巴洛克),也算是一种创新。

与美术史不同的是,绘画可由画家个人成就一个风格,而建筑艺术是必须建造和使用的一种最特别的艺术(如果她也算作一种大型公共艺术的话)。艺术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但是,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对其自身历史的反思和创新,建筑艺术则是对建筑物发展历史的创新。现代建筑风格否定掉了自为的建筑形式,甚至于取消了古典所认为的那种形式,就像抽象画派否定掉了写实(有了摄影术的竞争)。

综上所述,在没有这种历史演变的context,在失去这种内在的逻辑顺序之后,当代的中国人已经很难理解大师们为何要说“形式追随功能”、“装饰是罪恶”、“少即是多"、”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更不用说再后来的后现代主义的各种言说。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摘《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柯林斯):

1836年,《下议院特别委员会对通风、采暖及传声问题的报告》。由于英国老议会大厦的通风采暖等建筑老大难问题,在重建议会大厦时,议会就任命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去调查,W·S·英曼发表了这个调查报告。有不少建筑师和科学家(包括法拉第)都提出来想法,但只有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和建设性的建议。

这个人就是里德,一个医生,他早就注意到了采暖、通风和声学的结合问题。西敏新宫聘请他做巴里的顾问。他最后设计的基本系统是当时称为“热通风”型的,也曾经用在临时下议院里。他和巴里之间就专业问题争论很久,这表明在哥特式复兴建筑中,理性主义也成为创造力的一个独特方面。
发表于 2012-7-27 14: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浦东的天际线全被毁掉了!乱哄哄一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
超级版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60建筑论坛网:
360建筑论坛网
工作时间
9:00-18:00
 
QQ关于360建筑网|申请友链|手机版|小黑屋|360建筑网 |粤ICP备10099428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2-2014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GMT+8, 2024-4-20 11:41 , Processed in 0.190436 second(s), 50 queries .

奇远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