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2022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倒计时结束

360建筑网

楼主: lnhprdx

[评论] 现代建筑——只是在诠释现代艺术

[复制链接] |关注本帖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8: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或者 用QQ帐号登录

x
关于不“动摇”的品质:
“修正”来自基础更新,类科学研究必须具有延续性。“真正的科学‘运动’是通过修正基本概念的方式发生的,这种修正的深度不一,而且或多或少并不明见这种修正。一门科学在何种程度上能够承受其基本概念的危机,这一点规定着这门科学的水平。”(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关于理论的诞生:
“创建基本概念的先行研究无非就意味着:按存在者的基本存在建构来解释存在者。这种研究必须跑在实证科学的前头;它也能够做到这一点。”(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而有些衍生物,如后学术界,他们吃的是奶,挤出的——“是”“草”。真正的理论,如下矿井,与高尚的道德毫无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8: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存在过”:
“存在在于被遗忘”这句海德格尔晚年的话事实上早已在他“向死存在”的论述中表达过,只是当时无论是他个人的事业还是德国社会都还处于上升状态而已。事实上,他一直活在过去,无论战时还是战后,他始终作为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以诗意的方式回忆着那个废墟中的时代,我们错过了。

关于针对存在者的存在
存在的奥秘不在于它有多少未解之谜,而在于它能够被存在者意识到。人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能够让所有被它(人类整体)意识到的存在和谐地与自己进行交流,从而使自身绝不处于从属和被控制的地位,正是这种特性催生了智慧。而为了附和它的这种特性,我们也必须如此地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8: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存在的危机:
自他们《在康德的唤醒下》觉醒后,就一直在对抗这个危机。与历史切断意味着过去熟知的意义的消失而必须去创造,但从1927年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到1943年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似乎一切都没了,责任感总是飘乎不定,找不到落点。

关于“创造者之路”(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卷,1883):
“有朝一日,孤独会让你疲惫,你的高傲会卑躬屈膝,你的勇气会土崩瓦解。…你会喊道:‘我很孤独!’…你将不再看见你之高,而太接近地看见你之低;…你会喊道:‘一切都是假的!’”

关于另一类上帝:
“所有伟大的爱都超越于它所有的同情之上:因为它还要创造---被爱者!”(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种事必须与政治挂钩,有的政府允许人民本身去创造,有的政府允许人民去爱,而有的政府却只允许人民被爱,比如政治经济学。

关于翻译与解释:
广义上的解释学包括:把文言文变成白话文;把外语翻译成国语;把地方话变成普通话;把经典文学变成世俗文学…这种工作存在的前提是存在两种或以上不能互相沟通的人或资料或不愿直接沟通的人群。狭义解释学达到的是在场者尽可能多地理解世界。

关于白痴节目的集中体现:
为什么要理性批判?杜尚可不属于这一类,他更贴近感性批判。而达芬奇的批判是离不开宗教的!他如果活在现代之后,会如何做建筑批评呢?城市里长大的人类,从不做建筑批评,而喜欢空间批评。所以他们爱看《交换(经济白痴)空间》。

关于理念的逻辑实证与不在场现象:
事实证明:任何无目的的存在者或有目的的存在都会把自身置于一种不在场状态,而不是存在或不存在状态。庸俗地说:如果让被人操纵的机器人甚或智能机器人去构成战争的主体,老百姓都在家看着现场直播,那样的战争还有意义吗?

关于形式的设计与形式主义:
审查是最让人觉得无聊的事情。宁可去修改和继续制造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做机械化的审查工作,但设计方面的审查工作却需要更加具有设计思维的头脑来进行。那些功能和构造老师们总会在此时占领高地。他们集体认为:就让设计听天由命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8: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象学无非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一切发声的东西都是“假”的,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真”的。实践,那只是经验道理的方法(或被道理期待的结果),而不是什么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把一个芭蕾舞演员训练得比另一个转得快,这时就会有一些作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8: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柏拉图的信徒:
“纯粹形式逻辑作为合理的学科…与所有那些科学一样,它是存在方面的,而不是认识论的,并不指向进行认识的主观性和主观样式。”(胡塞尔,《第一哲学》)而关于数字有效性的解释就与自然选择和竞争有关了。过剩的数字并不是无效的,只有它们,才会去发展和创造,并最终指向合理。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8: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负责的创造:
很多现代时期之后的设计师,他们只注重自己的设计是否符合当下逻辑(包括流行的功能、形式和构造上的),或者被某种主义和劳苦的责任所迷惑,做出很多纪念碑式的建筑,但这些设计是否能经受住环境的侵蚀却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自然选择是个无法避免的反概念,除非你的自身已经进化。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8: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存在的尝试性解释:
在古典哲学里,主观存在为源,主观实在为因,此为主观暨真实世界的基本构成。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都属于客观暨情感构成的虚无世界。但客观世界被现代哲学家描述为真实世界,他们在此世界中不断立法并使其远离情感而到达真实暨存在世界。

关于来自自然主义者的责任:
“我们无须改变它。我只知道这个物质世界的各种规律--各种演化结果的规律,它里面的每个东西的属性以及我们如何使用它,但我不知道它的形成过程(即使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否是我们所谓的合理的。但我们真的没必要再改变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8: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点回顾:
他们认为科技是属于存在者意义上的,大地则属于存在的此在意义上的,并且因此此在的存在具有可被开采利用的时间性问题,并且此在有向存在转变的倾向(无论可不可能)。事实证明:最强的国家,它们一定会超越地球范围去开采其它星球的。

关于情感与此在:
通过此在,我们可以了解关于存在与存在者的双重问题,这是因为在现代日益平等的社会中,我们已经很难确定此在的社会身份了,它就像一个利器,似乎具有着三重属性,但它仍未达到存在状态,而是愈发地贴近存在者状态了,它还在被情感与经济学的历史观困扰。

关于客观存在与此在:
在不自由状态下,此两者无区别,假设世上真的有纯粹的社会主义者存在过,那他犯的唯一的错误,就是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给予此在“自由”,此在因此而成为了此在状态——成为了不同于客观存在的“对存在发问”(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此在。

关于此在的两种存在方式:
他们把此在归类到自然和数字这两个领域(在固有价值观中,这两个领域似乎是艺术和经济)中,而只有同时充分把握这两个领域的此在才会接近存在,我们没有将它归到机器(制造业?)范畴的原因是:这个领域一直属于存在者——属于样式,而此在的属性既不抽象,也不理性。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08: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艺术的倒转六条:

“这个矛盾律所说的是:如果一个命题是真的,那么与它相矛盾的命题就是假的——这对于所有可以想到的命题都有效。但这个定律也是一个命题,因此也服从于它本身所表达的这个普遍有效的真理。”(胡塞尔,《第一哲学》)例如:假设天是蓝色的为真,则天是灰色的为假,反之亦然。

⑵每种认识都不同,但识别则不然。假设每种不同的认识都为真,则每种单独的认识只对自身有效(人类的认识只被人类承认),而只有识别能够找到交集。识别不基于本质,这一点必须认清!例如:天的本质是无色的,但由于物理现象的原故有时呈现蓝色,有时是灰色、红色…而这些都通过识别产生。

⑶正是基于这种表象的识别,生成才成为可能,也就是分裂活动才能开始。但如果基于认识,那只能把多种色彩的天空归为一种,就是本质上的无色。这听起来像是基于宗教目的,或是政治上的统一和“达成共识”。当然,在阳光下的天空最常出现的现象是蓝色,这种几率最高的现象被我们称为“常态”。

⑷关于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所谓的各种现象,如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它不可能对本质的原因进行研究,甚至不可能对本质发问,因为在科学视角中,本质也是现象的一种,只是不表现出来。比如:我们为何要研究宗教、哲学、艺术和科学?科学与艺术为什么会在二十世纪末相结合?是什么撮合了它们?

⑸关于艺术家生活的丰富性与观众生活的单一性的统一:“观察者在意识上面对的和在审美方面欣赏的东西,是这个构成物,这个美的构成物,以及它的审美评价的特性,而对该构成物从审美意识上拥有的活动处于其中的这个主观的多种形态的认识生活和感觉生活,对于他当然是隐匿的。”(胡塞尔,《第一哲学》)

⑹关于信息时代的艺术鉴赏:当观众生活的丰富性超过艺术家时,他们便不再喜欢变换丰富的综艺节目,尤其是春晚类节目。“艺术家”——那些只会复制丰富现象或通过现象获得为政治的负面因素服务的灵感而没有创造力的伪艺术家(被称为艺术家)终于白费心机了,因为越来越多的观众会认为这类节目幼稚无聊。
发表于 2012-9-18 08: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升华了。。。看不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
超级版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60建筑论坛网:
360建筑论坛网
工作时间
9:00-18:00
 
QQ关于360建筑网|申请友链|手机版|小黑屋|360建筑网 |粤ICP备10099428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2-2014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GMT+8, 2024-6-12 04:57 , Processed in 0.117347 second(s), 44 queries .

奇远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