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2022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倒计时结束

360建筑网

楼主: 凯文

[读书漫谈] 信口开合

[复制链接] |关注本帖
 楼主| 发表于 2012-9-23 1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或者 用QQ帐号登录

x
第二十七条
“我假定,拱券的建造是有学问的,当一个人们注意到,何以两根梁的梁头相互依靠在一起,而两根梁的足跟向外张开的时候,梁的强度足以站立起来,提供了它们共同承担同样荷载的能力;他为这一发现而感到高兴,开始使用这一方法为建筑物建造双斜式屋顶。”[77]

这句话的原文是: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ch was learned, I suppose, when man noticed how two beams whose heads leaned against each other, while their feet were splayed apart, would be strong enough to stand up, provided they were joined and subjected to equal loading; he was pleased with this discovery and began to use this method to build double-pitched roofs for buildings.

大意是:我认为拱券的建造技术是通过以下过程逐渐被掌握的,当人类注意到,两根梁的一头互相靠在一起,而另一头呈八字岔开,假设这时这两个根梁被固定在一起,而且受力是相同的,那么这两根梁会凭借自己的强度稳定地站立起来的;人类当然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感到高兴,便开始用这个方法建造双坡顶。(接下去,作者说明跨度加大以后,梁的长度有限,便在两根梁之间增加一段,以此类推,便逐渐形成了拱券。)

这里的learned就是简单被动语态里的过去分词,不是变为形容词的学问。provided是假设,不是提供。joined是合并到一起的一个动作,不是副词共同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2-9-23 1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八条

novel除了当名词用的时候有长篇小说的意义之外,还可以是形容词,意思是全新的。了解到这一点,就会知道下面这句和一个故事无关。“在这里提到一个故事和一种有用的技术将是有所帮助的;”[83]

It would be helpful here to mention a novel and useful technique; 在这里,讲述一个全新并且很有用的技巧将会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十九条
汉语有时候可以非常非常含糊。“弧面应该是路中央倾斜,”[[107]对应的原文是:the slope may run into the middle, ,几个字中有错译,而且含糊不清。什么是路中央倾斜?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路由两边向道路中线找坡。
 楼主| 发表于 2012-9-23 1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建筑论》的经验,我对另外一本书《建筑理论史》也好奇,便随便地对照了全书的第一句话。中文是这样的:“要写作这样一部书,恐怕主要靠的是对于专业领域的成竹在胸,而不是靠某种天真与热情。”

很不幸的是,这只是中文译作者自己的想法,根本不是这部书原作者的意思,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原文是

It was only possible to write this book with a certain professional insouciance, not to say naïveté.

这里有两个字insouciance和naïveté,前一个有点考虑不周、不会把事情看得很重要的那层意思,字典上的解释是漫不经心。第二个是涉世不深、天真无知,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两个字和我们中国人做学问的态度几乎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中文的翻译才会把这两个字都采取否定的用词,第一个字到了中文里成了成竹在胸,第二个在前面用“不是靠”来加以否定。才会有上面引那个翻译,原文的意思是:

如果没有一点把专业知识看得很淡泊的态度,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那么要写作这样一本书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原文作者写的这句话,一方面谦虚地说明自己学识不足,考虑不周,另一方面也自然引出紧接着的一句:动手写了最初的部分,才发现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这个工作已经超出任何个人的能力。比喻自己在跑跨栏,让别人来判断,哪些横栏是被踢倒的而不是像刘祥那样跨越过去的,哪些横栏根本就是绕开跑的。

通篇的中文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似是而非的痕迹。好在现代心理学证明了,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并不是完全依赖拼写的正确顺序,只要字母出现足够多,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找出其中的含义。中文的翻译(恕我冒昧地猜测)就是这样臆测的结果,而中文的读者也可以从这些不很通畅的中文中,再臆测出自己要看的东西。举一个例子,也在第一页上的:“因而,我意识到对于这一课题的任何可以接受的概论性描述,都应该是基于最初的源头上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原则,那就是述而不作,如果我能够做点什么事情的话,那就是对于源头问题不作述评。”述而不作就述而不作呗,干吗要重复两遍?

So I realized that any acceptable survey of the subject would have to be based on the original sources, and from this point on I made it a principle not to write on anything, if I could help it, that I had not consulted in the original.

因此我认识到,对于(理论历史)这个课题的任何论述必须是以原始资料作为依据才是能够被人接受的。打那以后,我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在没有检阅最原始资料之前,我是不会写任何东西来谈论它的。

兴来美独往, 胜事空自知。
发表于 2012-9-23 1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文版的已经是被翻译过的,再从英文翻译到中文就又多了一层翻译。。另外,我有理由相信就算是翻译,也不会是这些所谓的砖家翻译的,他们忙,他们哪有这闲时间来翻译这些东东,无非找几个学生一个人翻一点,这就不难理解了。学生英语nb的话倒还好,但你能保证所有学生英语水平都这么牛么?最后大笔的费用砖家们拿了,给学生一个人分一点零头……
发表于 2012-9-23 1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下,这里的翻译大多属于长难句。
一方面我想是拉丁文转译的过程中很难找到精确对应的词语,只有啰嗦很长。
另一方面西方的教授习惯了这种表达法,所以写起书是没有问题。
但啰嗦的从句和语序很容易搞得没有什么阅读经验的建筑学者头大。而普通翻译又搞不懂这些专有名词,也没法翻得通顺。
导师找学生翻书凑数的事也见过,所以渐渐宁愿去看原版也不愿碰二手书了。从近些年翻得这类书就能看出翻译敷衍的多,精品太少太少。
发表于 2012-9-23 1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出来的中文全是英文化的中文,不中不洋,可能是译者没有充分理解原文吧,这种亦步亦趋的翻译没有意义
发表于 2012-9-23 18: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翻译facility management方面的资料,也发现这样的问题。清华翻译的那本Cotts的《FM handbook》,几乎通篇错译,令人看起来不是一头雾水,就是不知道看了什么出来了。

我想,这不是英文转译之类的原因所致,而是对翻译质量要求低下。

就像对设计质量的要求低,导致了设计院都只是绘图院,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低就到处倒楼一样。推及中国的整个建筑业,我想都是以最低质量标准在作业。
发表于 2012-12-5 09: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晕  不信啊  
发表于 2012-12-29 19: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福如东海,万寿无疆!  
发表于 2013-3-24 05: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
超级版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60建筑论坛网:
360建筑论坛网
工作时间
9:00-18:00
 
QQ关于360建筑网|申请友链|手机版|小黑屋|360建筑网 |粤ICP备10099428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2-2014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GMT+8, 2025-7-12 19:22 , Processed in 0.127922 second(s), 45 queries .

奇远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